优质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质课程 >> 正文

优质课程建设总结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31] 点击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优质课程建设总结(课程负责人:尹伶俐)

自2008年荣获省教育厅第三批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来,学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以下简称思政部)为建设优质课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教学团队对《基础》优质课程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现将课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全面推进建设

我校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基础》优质课程的建设,在工作上加强指导,在政策上积极支持,认真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给予1:1的资金配套,在条件上提供保障,为我校优质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学校党政班子领导经常对优质课程建设进行指导,并坚持随机深入课堂了解实情,认真听取师生意见,并就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协商,确保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队伍建设 打造教学团队

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实施优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教学团队十分重视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

1.课程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尹伶俐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责任心强,工作踏实。2008年成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9年荣获学校教学优秀奖和科研优秀奖,2010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08年主持了省教育厅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研究》,2009年主持了校级课题《航海院校海权意识教育研究》。自2008年1月至今,在《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刊物以及学报、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在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廉洁修身》以及《形势政策课程》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工作。

2. 不断优化教学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以确保优质课程建设的要求。教学团队建设是优质课程建设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课题组成员分别毕业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知名学府,有3位在读博士,有7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教学队伍层次合理、结构均衡。目前教学团队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呈现出副教授、讲师、助教职称结构及博士、硕士、学士的学位结构,人均年龄为40左右,都是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构成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

3.注重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确保持续发展。教学团队教师不但教学效果好,而且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思路,不断努力推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课程组每学期初进行整体部署,制定教研教改计划,有计划组织集体教研活动,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每学期多次集中进行教研活动,探讨和研究有关的教学工作。课程组通过集体备课、举办公开课、说课等教研活动,更好地理清了教学思路,找准了重点难点,教育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环节设计更合理,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中,注重自学与讲授相结合、注重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与“做”融为一体,注重运用“讨论式”、“论辩式”、 “社会调查式”、“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开展了各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改革活动,效果显著,通过努力建设,使《基础》优质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三.注重教学内容建设,保证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

1.每学期我教学团队都会围绕教材、教学内容、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统一课程设计,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并能展示教改教研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在备课过程中力求吃透教材、掌握各门课程的内在逻辑和理论体系,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由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化、由教学内容体系向学生思想内化的转化。

思政部建立了有效的、以听课评课为主要环节的教学监控制度,主要做法是:第一,思政部主任、副主任和各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5次以上,教师每学期听课2次以上,并填写《听课表》(GMC-2-019-01);第二,思政部每学期组织1次示范课,教研室教师集体听课和评课活动;第三,任课教师之间自行听课交流。

2.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课程的建设将相当多的精力集中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方面。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认知体系是教学中关注的中心问题。本课程从高职高专的现状出发,从航海类专业的现实性出发,注重了解教学实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学习思政课的态度与成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于一体,努力增强《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学团队不定期组织教师对教材体系进行了研究并适当组合,以模块方式集中讲课主题。

3、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健全人格为主线,根据教材、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确定主题以提高航海高专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一 适应大学生活。实践教学内容:航海类大学生活规划。

主题二 职业理想的树立。实践教学内容:航海类专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专题研讨。

主题三 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海洋观教育;海权意识教育和海防教育。

主题四 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实践教学内容:从优秀校友的成功人生看航海人的人生价值。

主题五 道德品质的锤炼。实践教学内容:航海人的道德要求专题研讨、恋爱中的道德研究。

主题六 法律意识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航海类的法律意识培养。

4.实践教学建设常抓不懈。《基础》课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首先将实践教学课时纳入教学计划,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设计出各类实践活动,以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同时,建立了与航海院校特点相关联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有南海神庙、粤海第一关、牛山炮台、孙中山大元帅府、新滘镇敬老院等。另外我们依托校学工部和团委等平台,积极指导和参与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本课程把强化实践教学作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围绕航海院校的大学生道德、法律素养与航海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这个主题,我们每学期设计了不同的专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讨,探讨的内容主要有:航海类院校大学生海洋观调查;航海类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海洋爱国主义思想研究;航海大学生就业研究;涉海法律基本知识学习等。

四、课程建设具有航海特色

1.《基础》优质课程建设团队教师一直以来就在不断地思考并最终清醒地认识到:在我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必须抓住我校的鲜明的航海特色。坚定的爱党爱国爱海洋、远大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是航海学子成长成才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支柱。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也是我校培育高技能的航海人的思想政治基础。因此,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结合航海行业性、国际性、国防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思考作为航海人的人生价值,同时加强海洋法律意识培养。

2.本课程团队在科研教改方面始终坚持航海特色。主要的课题有:航海院校海权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航海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百年中国海商法立法之演变、全球化背景下航海院校弘扬近代海防爱国思想研究、基于航海文化的创新型网络文化研究、航海人才培养中发挥航海文化育人功能的研究等;发表了《航海院校德育教育中海洋文化价值培育》、《从船员的生存环境看航海院校的生命教育》、《从文化传统与民俗信仰审视航海保护神》、《海洋文化视野下的南海神庙》、《从海权意识培养看航海院校爱国主义教育》、《15年来中国航运立法研究综述》、《大航海时代广州航运之历史文化扫描》、《百年中国海商法立法之演变》、《以岭南文化为视角解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论新时期航海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文章。

关闭

新闻通知